3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刊发《穿山甲走私案中现一养殖公司收条,自称是替林业部门“代养”》报道,提到云南鲮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鲮鲤公司)在穿山甲养殖种苗来源、养殖数量和技术等方面遭遇外界的质疑。
而此前澎湃新闻采访多位林业系统、学者、业内人士,均称目前穿山甲人工养殖技术不成熟、没有完全成功,更没有商业化养殖。一位研究穿山甲多年的学者在听及鲮鲤公司的繁殖情况和数量后,直言“可信度不大”。
3月23日,腾冲市林业局向澎湃新闻发来回函,称鲮鲤公司种源均来自执法部门罚没处理和交由其代养的穿山甲,在日常的检查过程中,该局没有发现该公司有违规行为。
回函中还写道,鲮鲤公司从建立养殖基地到目前,共计引种40只穿山甲,代养32只,该公司“基本掌握了穿山甲驯养、繁殖的关键技术”,成功驯养繁殖141只,目前共计养殖213只。
在给澎湃新闻的回函中,腾冲市林业局回应,林业部门一般一个月去鲮鲤公司养殖基地检查一次,此外还有不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饲养管理、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驯养繁殖档案和防逃逸措施”。回应称,林业部门人员检查时可以看到企业养殖的穿山甲,对于种苗来源和养殖数量等信息,在企业报备后,林业部门还将实地核查。
腾冲市林业局回应称,鲮鲤公司的种苗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2012年林业部门罚没的穿山甲,经报批后,按规定处理给鲮鲤公司;另一部分是执法部门在办案过程中查获的穿山甲,委托鲮鲤公司代养。
此前在一起走私案的判决书中,出现鲮鲤公司收条,系执法部门交由鲮鲤公司代养,鲮鲤公司提供收条给办案部门,办案部门存入卷宗以反映涉案物品的状态。
一位熟悉穿山甲救护的专家告诉澎湃新闻,一般被林业部门、森林公安罚没的穿山甲,处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供给野生动物救护组织,救护组织是公益机构,因此不需要向相关部门交纳费用,只需要办理移交手续即可;另一种是售卖给有驯养繁殖能力的企业,这个过程需要获得行政许可,由此产生的收入将上交财政。
腾冲市林业局的回应提到,2012年,当地森林公安处理给鲮鲤公司的穿山甲共获得价款6万元。
对于被外界质疑的穿山甲养殖技术难题,腾冲市林业局回应称,鲮鲤公司“基本掌握了穿山甲驯养、繁殖的关键技术”。并根据其不同生长周期,分别研究配制专用饲料。从建立养殖基地到目前,共计引种40只穿山甲,代养32只,成功驯养繁殖141只,目前共计养殖213只。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
(提交后,企业招商经理马上给您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