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隔了很远,具体细节我已记不清。总之,年广久凭着自己的生意头脑,居然将自家产品摆到了南京路柜台上,他家瓜子的口味也强于那些国营、集体老工厂,从而引发了上海人排长队买瓜子这种群体事件。
排长队买小吃是上海人特有的基因,只要大家说这家比那家好洽一嘎点(我的上海话不标准),他们就能排队等上三两个小时,饿晕了也在所不惜,也正是这种优质的饮食基因造就了上海人苗条的身姿。
后面就不用说了。解决了阿拉上海人,就是占据了半个中国。商业上的成功,自带各类非议的光环,多次被卷入政治旋涡的年广久相当于拿到了一份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十年免费广告合同,想不火都难。
现在的芜湖市中心步行街入口,就有家傻子瓜子专卖店。黄金地段,铺面也不算小。大牌匾上写着全国连锁编号,数字竟然如此之大,难道全中国真的有几十万家?后来我才想明白,34020是芜湖市的城市编码,也就是身份证号的前五位。这家店是芜湖市第二号,也接近于旗舰店了。
进店看,铺面正中供奉着一面黑色的石质或者铜质碑匾,阳文刻写着《文选》中的那几句话。这可是相当有档次了。
店里主卖的当然是它家最有名的西瓜子,主打有奶油、话梅、椒盐、冰爽几种口味,我印象中当年最有名的是前两种。除了西瓜子,当然还有葵花子和其它坚果。在如此黄金路段上,仅仅卖这点儿东西,也不见有多少客人进来,生意应当很难维持,我估计形象的意义或许更大。
妻子不熟悉傻子瓜子的历史,听我介绍后也想买点回去。于是问能不能先尝尝,那两位售货的中年女子一齐做出鄙夷的神态,先吃后买?闻所未闻么!
我赶紧制止。妻子是西北人,不懂规矩。南北方售货习俗不同,北方卖花生瓜子若是不让顾客尝,估计会被掀摊子。幸好这是芜湖,若是在上海,你敢对售货员提出这等要求,分分钟让你羞愧得想跳黄浦江。
少废话,乖乖买。
不由想起年广久“傻子”名号的由来。当年他在街上卖瓜子,称足一斤傻子瓜子,再送一把,靠着这种让顾客赚便宜的经营模式闯出了名头,也换来了大智若愚的“傻子”称号。不知道年广久卖瓜子时傻子瓜子,若是顾客提出尝尝,他会怎么回答?我可记得,年广久卖瓜子前是卖水果的,就是靠先尝后买、不满意不要钱赢得了声誉。
九十年代后,傻子瓜子就渐渐走向衰败,现如今,除了那个政治招牌,在芜湖之外的市场,已很少能见到它的踪影。
为何衰败,我没去考究,也想得其必然性。首先,炒瓜子没什么技术而言,这种大众化的零食,玩不来百年秘方之类的噱头,顾客的忠实度不高。其次,炒货若想做成大企业,就要在产地、物流、加工、质量和管理等各方面严格把控,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水平。
年广久这类土老板,能将企业做大的比例不高,老干妈那是少数。更多是由于任人唯亲,家大业大后管理混乱,几个老婆孩子陷入权利、金钱的血腥争斗中,使得产品质次而价高,最终将招牌上的金字消磨殆尽。
这类家族企业的成败,核心在于能否坚持创业者成功的关键点,是质量、是服务、还是傲慢?
我本人嗜好嗑瓜子,或许是北方人的缘故,更偏好原味葵花子,啃西瓜子总觉得费劲,尤其不太接受奶油味。这次出于对傻子瓜子的怀念,还是买了些回去。
先说这西瓜子。由于以前吃的少,不好做过多评价,只觉得香精味重了些,或许是脱氧或者干燥剂多了,瓜子过于干硬,易嗑碎——我嘴笨。觉得比正林瓜子差了不少,正林的湿度控制水平很高。
至于他家不擅长的葵花子,那就别提了。多味的干干瘪瘪,我买了一大包的原味葵花子,其中臭瓜子的比例之高,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吃一半就丢了。我可没说傻子瓜子的质量不好,是自己运气不好。
饮食的品牌,其意义多也只是情感的寄托,你看重就有意义,反之则毫无意义。尤其是没太大差异的小吃零嘴,谁家性价比高买谁家就是了,管它什么兴衰荣辱。
这些年,一个炒货坚果品牌在互联网崛起,连续多年占据天猫同类销售第一,并成功上市。三只松鼠,这个由几位年轻人创立的以网络营销为中心的品牌,将傻子瓜子一类专卖店模式的老品牌打得溃不成军。有趣的是,三只松鼠的诞生地就在芜湖。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吧?
后记:
本篇仍未能摆脱怀旧,说是写吃的,其实还是讲故事。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