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文学家袁枚,除著名的《随园诗话》外,还有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叫《随园食单》,其中就包含“茶酒单”。可以说,袁枚不愧为清朝第一品茶师。 袁枚善于辨茶。65岁以后,袁枚开始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
清朝文学家袁枚,除著名的《随园诗话》外,还有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叫《随园食单》,其中就包含“茶酒单”。可以说,袁枚不愧为清朝第一品茶师。
袁枚善于辨茶。65岁以后,袁枚开始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地,尝遍各地名茶,并且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还有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他喜欢品茶,且有独到见解。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但是乾隆51年(公元1876年)他游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道:“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他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从此,他在与诗友论茶时,始终把武夷岩茶排在诸多名茶的首位。
袁枚认为品茶师,要泡出一壶好茶,需先有好水,其次要注意火候,这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他有精彩的描述:“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至于烹煮,他的妙法是:“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曾大赞:“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呜呼!”这是对袁枚的最高褒奖。
他也讲到收藏茶叶的方法:“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
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还写到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有一种“面茶”,熬粗茶汁,炒面兑入,加芝麻酱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盐,无乳则加奶酥皮亦可。还有一种叫“茶腿”,是用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质火红,味鲜而带茶的清香。可见他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生活质量自然高了。
在好茶的滋润下,他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逌然……”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仿佛进入茶世界。《湖上杂事诗》有:“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生动醒目。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一杯好茶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之心。袁枚深谙茶道,悟得茶理,因此不愿在官场争逐名利,依循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羁无绊,悠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岁高寿。
清代大才子袁枚品武夷岩茶得真味
武夷岩茶滋味醇厚,香气浓郁,驰名天下。可清代大才子袁枚初到武夷饮茶,却嫌其浓苦,如同饮药一般。而后来袁枚为什么又在他的《随园诗话·食单》中慨然赞叹:“武夷茶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tiǎn”呢?这里流传着一个袁枚品茗的故事。
传说袁枚一生最喜欢饮茶,一天不饮茶就感到坐立不安。他考中进士后,不愿做官,立意周游名山大川,品尝各地名茶。他游览杭州西湖,饮过龙井茶,又在太湖边品尝了阳羡茶,随后又到江西,登庐山,过湖口石钟山,至婺源品尝了婺绿,遍尝江南名茶后,他乐得赞不绝口,兴致未已,又从江西来到福建,风尘仆仆地登游武夷山。
袁枚是浙江人,江浙人很仰慕他的才华,他每到一处,人们都争着以上礼待客,不论是道观的羽士,还是寺庙的僧人,都敬奉上好茶款待。来到武夷山后,袁枚没有炫耀自己的名士身份,信步游览,随遇而歇。他跑了几处寺庙、农舍、也品了几种茶,都感到茶味带苦,不很惬意。但袁枚游览名山大川颇多,深知名山出名茶。为何来到武夷山,未能尝到佳茗呢?袁枚为人严谨,凡事都要追根问底。在他临走的前一天,他专门拜访了武夷宫的道长。
袁枚来到宫中,道长亲自出迎。互通姓名寒暄一番之后,袁枚见道长年逾古稀,仙风道骨,不禁肃然起敬。双方告坐,道童敬献香茶。袁枚啜了一口,已觉茶韵迥异于前,便爽直地提出了疑问:
“陆羽多次饮茶,都要满饮七大碗。他著有《茶经》,人称“茶圣”。但在他的著作里,却没有提到武夷岩茶,不止何故?”
老道长领会到他提问的含义,没有立即回答,微微一笑,起身到书橱旁,抽出一部书,指着书上的诗句给袁枚看。袁枚忙起身接过,看出那是范仲淹的《斗茶歌》。
袁枚早已看过《斗茶歌》,今日再看,想到连日所尝过的武夷岩茶,觉得歌中的“不如仙人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有点言过其实,但在老道面前又不好直说,只是默不作声。
老道长望了他一眼,说道:
“武夷岩茶,没有见诸《茶经》,足见陆羽著书立说,态度严谨,非道听途说者可比。据蔡襄考证,陆羽未到过武夷山,故在其《茶经》中未提及武夷岩茶。蔡襄著的《茶录》对武夷岩茶言之甚详,不知先生过目否?”
袁枚听了老道长一席话,即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两眼望着老道长品茶师,一言不发。老道长知道,此人不是用言辞可以说服的,便说道:
“先生如果嗜茶,不妨将老朽饮用的茶,请先生试一试,如何?”
袁枚一听,连忙起身,表示感谢。老道长命道童重新备茶。不一会,道童用精制茶盘,端出崇安遇林窑烧制的黑瓷茶具,杯子像胡桃,壶小如香橼。老道长持壶在手,满酌一杯,最多不过一两茶水,端给袁枚品尝。袁枚遵照老道长的吩咐,持杯在手,先闻其香,再试其味,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啜,顿觉心旷神怡,与前些天饮的茶,大不一样。他又自斟一杯,先闻香后试味,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精神倍增,疲劳全消。他一连饮了5杯,连声说:“好茶!好茶!”他起身谢了老道长,又一连泡了三泡喝下,依然是岩韵犹存,芳香不绝。袁枚赞叹不已。老道长看袁枚如此嗜茶,也不作声,只是捋须微笑。
袁枚饱赏了武夷岩韵后,赞叹说:“不瞒老道长,子才唯一嗜好就是饮茶。天下名茶不少,看来龙井味太薄,阳羡韵稍差,它们和武夷岩茶相比,有水晶与圭玉之别。武夷岩茶,享有天下盛名,真是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老道长见袁枚赞誉不已,就告诉他说,数日来他所饮之茶,都是招待一般游客的。袁枚听了大笑不止。
袁枚第二天没走,通宵达旦与老道长饮茗论道。
老道长称赞他:“事必躬亲,态度严谨,当今之世,难能可贵!”
袁枚也笑着说:“差一点失掉了机会,铸成大错,此行领悟到佳茗韵致,着实令人高兴。”
袁枚一连住了三天,才和老道长依依惜别。
袁枚回到家中,还念念不忘武夷岩茶,在他亲友故旧面前称赞不已。后来在他的《随园诗话·食单》中断然评定:“赏尽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