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加盟资讯
当前位置:   > 创业资讯 > 零售加盟资讯 > 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分析——以“皮革奶粉”为例
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分析——以“皮革奶粉”为例
2020-06-30 12:03 来源: 36创业加盟网

综合理论研究读写算 2012年6月总第41期 一、问题提出 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谣言都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社 会心理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信息的类型,也是一种心理的映射。 美国学者“谣言研究之父”奥尔波特将谣言解释为“缺乏具体资 料以证实其确切性的、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 科技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 舆论现象,结合网络形成了一股新势力,即网络谣言,对人们的 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激荡并引 发了狂热的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破坏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和谐, 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目前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多以其传播特点和机制为主,以社会 学和新闻学视角研究网络谣言居多,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较少。网 络谣言传播规模、信息的变异以及影响力都是由人的心理主导的。 可以说,社会心理促成了谣言,谣言推动着社会心理的发展,因 此,网络谣言也是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关注的研究主 题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谣言产生原因、传播机制、传播 特点及影响进行研究,针对每一环节提出控制和应对策略显得尤 为必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皮革奶粉”这一网络事件对网 络谣言进行研究。

三、案例分析 (一)“皮革奶粉”事件概述 事件起源于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 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 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及人们对内地食品安全的担忧,导致内 地游客大批量到境外、尤其是港澳地区采购进口奶粉,引发了一 系列连锁反应。后农业部证实该事件报导失实。 (二)“皮革奶粉”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皮革奶粉”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其发生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行为,总是存在一定的综合诱因,一个固定的 综合动机,一个客观的心理活动并激发决定行为的决策过程。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 光明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事件、“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三聚 氰胺事件、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雅培婴幼儿奶粉“甲 虫门”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使人诚惶诚恐、敏感、害怕,缺乏安 全感,“闻奶色变、谈吃心惊”。根据态度形成的学习理论原理, 环境刺激的重复,可使人对一定事物产生较为稳定的态度体验, 如果新的刺激与既有态度的对象相联系,那么新刺激也可引起同 样的态度体验。 经由这一系列事件,公众对食品安全不满的情绪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皮革奶粉”事件的报道直接导致公众 情绪的爆发,引发大量内地游客到境外抢购进口奶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的健康 甚至生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有低级需要和高级 需要,“皮革奶粉”事件的报道,让公众缺乏安全感,引发了恐惧、 焦虑情绪。港澳抢奶事件是消费者渴望得到安全的需要而产生的 行为,反映出公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 图式法将人看作“吝啬的认知者”,即由于信息处理的能力 有限,人们只花费最小的办法,解决或回答一个社会问题,尝试 用最有效的途径判断事物,而不是去权衡和组织各种各样的信息 对问题作出系统的解释和判断。 面对谣言,公众选择最简单的途径去判断事物“人云亦云”,不去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导致谣 言扩散化。 勒庞提出的群体心理解释了谣言发展及传播的机制, 群体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单位,在社会心理学中,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 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个体,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 起的彼此之间具有情感联系的人群。 群体中各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影响,群体心理会使个体产生归属感、认同感。网络群体 中的个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就像是受到催眠的人,面对谣 言,失去判断的意识,而另一些与自己性格习惯矛盾的能力得到 极大强化。 (三)网络谣言的特点 1、扩散迅速 在网络的媒介环境中,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就变得越来 越快,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 在的传播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便快捷的媒介技术和数量众 多的接收群体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载体和更加广阔的 空间。2月17日“皮革奶粉”的新闻报导后,公众纷纷赴港澳买 进口奶粉,导致港澳地区发布“限购令”,扩散速度可见一斑。 2、网络谣言在可信度方面具有一种内在的矛盾性 一方面,网络信息本身的置信度低;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意 识到了这一点,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有意识地主动加强谣言的 可信度。这使得网络环境中的谣言具有更多“合理”的性质。该 报导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 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 蒙混过关。这一说法含糊不清,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增 强了这一谣言的可信度。 3、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网络媒介给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布信息的平台,每个网民都可 以任意上网浏览或者发布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也很难去验 证其接受的信息的真实性。尤其对于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公众 是宁可信其有。而心理决定行为,公众产生不安全感后作出相应 的行为反应,“皮革奶粉”新闻一出现,就在网上广泛传播,影 响群体不断扩大,导致其传播的过程越来越难以控制。

四、网络谣言传播的控制及干预 提高信息认知能力。人是理性,社会化的动物。对于接触到 的各类信息内容,民众要用理性分析抵挡住从众心理带来的信谣 与传谣压力。对于那些未经证实或者难以证实的信息,能认真地 思考分析,不人云亦云。网民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 高识辨能力,才能不为谣言遮望眼,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 谣,最大限度地压缩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涉及日常生活和社会运作表层的价值观 改变起来非常迅速。 网络谣言所传播的内容多与具体事物相关联,情境多变,容易引起网民的价值观的改变。在纷繁复杂的网 络环境中,网民们要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选择正确标准。 加强自我传播约束。在网络立法规范还不是很完(下转238页) 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分析 ——以“皮革奶粉”为例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 衡阳 421002) 要近年来,我国网络谣言频现,网络谣言的产生及传播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使对网络谣言的控制变得尤为必要。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皮革奶粉”事件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了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原因、特点、传播机制,提出了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谣言 皮革奶粉 认知失调理论 语文教育研究读写算 2012年6月总第41期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 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 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

这一理念不仅 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 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一、辨析中尝试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 《黄山奇松》展示了黄山奇松的独特魅力,其中具体描写了“迎 客”“陪客”“送客”这三大名松。教学中,可用多媒体呈现三大 名松的图片;然后提出学习要求:这三棵松分别是什么松呢?自 由朗读课文皮革奶粉,图文对照辨一辨,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石激 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投入自主阅读,不一会儿,课堂上举手的 一大片,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这是迎客松,因为你看它如 文中所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还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 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有 的手指屏幕说:“这边一棵是陪客松,多像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 那儿。近旁,还有游客呢皮革奶粉,它好像正陪同游人在观赏美丽的黄山 风光。”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剩下的这棵就是送客松 了。”其余同学马上补充说:“它的部分枝干向下斜出,正如文中 所说,‘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 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 深入探究,感受到了黄山松之奇。 二、争论中进行探究 《“黑板”跑了》是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具体描 写了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黑 板来演算的趣事,从而表现他专心研究科学的可贵精神。在教学 这一课时,围绕“你觉得安培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学 生的观点分成两派,一部分认为安培做事很粗心,另一部分则认 为安培研究数学问题十分专心,课堂上形成争论的局面,双方各 执己见,分别抓住文中找出的依据据理力争。其实,展开争论的 过程,就是与文本对话深入的过程,也是学习探究渐进的过程。 此时,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一个个进入了“研究者”“探 索者”的角色中,他们在争辩中明理,在争辩中反思,引起新的 认知冲突,从而对自我认知进行整理、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 深入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高度发展, 同时,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突破习惯思维求变、求 新的创新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争论,大家对 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经常忘记了周围 的一切,生活中的粗心,正是因为他研究科学时的专心所致。

此 时,这种崇高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人格得以提升。 三、合作中展开探究 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必须努力转变自身角色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创造 性。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为了凸现探究性合作学 习,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导学生读题后质疑,再带问题读课文, 尝试解决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整理归纳,提炼出值 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是:“扫路老人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 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围绕中心问题,小组展开探 究性阅读,学生与文本展开了深入的、真真切切的对话。在全班 交流汇报中,又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与此同 时,学生不断反思,实现了与自身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的感 悟不断丰富,逐步触摸到扫路老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世 界。学生经历了自我探究到小组探究的过程,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借鉴,学生的交流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种资源。 四、对比中深入探究 《狼和鹿》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凯巴伯森 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 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 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 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 动的故事中,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 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 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 为突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因及联系,从而突 破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 章所蕴涵的道理。课堂上,同学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特别是 具体直观的数据,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 化、狼鹿异位的根源。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 动思考的状态之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 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 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学习资源,我们应认 真钻研教材,潜心挖掘探究资源,精心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形 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逐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语文 (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012) (上接292页)善的情况下,受众有必要自觉强化网络伦理道 德。将现实社会传统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 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己的网上传播行为,不做有损于网络道德的 强化社会责任。

民众要确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大局出发,对于那些无中生有、弄虚 作假、破坏社会安定与团结的各类网络谣言,要主动筛选和过滤, 不予理睬,坚决抵制。每个网民在享受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和网 上自由言论的同时,时刻牢记公民职责,以讲真话为荣、造谣生 事为耻,始终坚守网络道德,而不滥用网络赋予自己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美]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 教育出版社,2003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子晨.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特点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2010,26(1) 作者简介 肖菊香(1989 -),女,湖南浏阳人,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 系200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201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 验计划项目立项资助课题。 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分析——以“皮革奶粉”为例 作者: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湖南 衡阳 421002 刊名: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 Duyuxie 201241参考文献4条 1.奥尔波特;刘水平 谣言心理学 2003 社会心理学2010 3.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 乌合之众 2007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特点分析201001 引用本文格式:肖菊香.刘凤君 网络谣言的心理学分析——以“皮革奶粉”为例[期刊论文]-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241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农业部下令严查“皮革奶粉”只抽检30%样品
资讯推荐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