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2年,国家为什么要办品酒会?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内战,酿酒业凋零:
建国初期的茅台酒厂仅有几十名员工;
五粮液还没有复产;
汾酒厂在抗战时期被日军毁掉,抗战胜利后才复产,内战期间没有大的发展;
当时除了公私合营的酒厂外,主要以作坊为主,前店后坊;
全国的白酒产量不到20万吨。
为了提振酒业,国家决定举办评酒会,促进酿酒业发展。
2、如此凋零的白酒业,评定的标准是什么呢?
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认知,把评选的标准总结一下就是:
历史悠久;酿造方法独特,有地方特色,在市场上广泛好评,在全国有售
全国有售这一项就把绝大部分酒挡在了门外——当时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有几款酒能全国有售呢?能进入评选资格的白酒只有19个品牌,最后评出了我们经常说的四大名酒——汾酒、茅台、泸州老窖、西凤酒。
3、第一届评出的不是四大名酒,而是八大名酒
除了上面四种外白酒品牌排名,还有绍兴黄酒、张裕红玫瑰、张裕金奖白兰地、张裕味美思,张裕一家拿到3个名酒。因为这四种不属于白酒范畴,所以我们常常说四大名酒,指的是上面的那4款白酒,在之前的回答里详细的说过。
第二届评酒会第一次制定了具体的评酒规则,根据色香味打分、写评语,最终评出名酒18种、优质酒27种,其中8种白酒名酒,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
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全兴大曲、茅台、西凤、汾酒、董酒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八大名酒,简称老八大。此次评酒前四名的全是浓香型白酒,茅台屈居第五,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时参与评比的共有各种酒类196种,不分香型,当时也没有香型的概念,评酒就看色香味。因为酒类太多,专家不可能大口品饮,只能浅酌,因此闻香是评分的主要依据,同时色茅台也不占优,最后只能屈居第五,清香型的汾酒更惨,直接第七。如果只评四大名酒的话,浓香型完胜。
另外10大名酒有:黄酒两种,葡萄酒、果酒七种,啤酒一种,除上届张裕的三款外,青岛啤酒、竹叶青首次入围。
因为第二届评酒会各种香型白酒同时品评,造成了不公的结果,因此,1979年的大连评酒会除了按照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与果酒外,还按香型做了大致的分成5类:酱香、浓香、清香、谷(米)香、其他香型。各酒厂根据自己产品的香型自己报名,参与哪一类的评比。此次评比可以说是相当公平的一次评比,我们看一下评酒规则,以下摘自《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评酒办法》。
1、各酒类分类别、类型进行评比。
2、酒样密码编号(就是编号,评酒专家不知道品的是何种酒)。
3、百分制评分(白酒: 总分:100分。色10分,香25分,味50分,风格15分)。
4、顺位品评法。
5、淘汰制评选:
1初评评选出具备参加全国名酒、优质酒评比资格的产品。
2复评评选出全国名酒、优质酒的产品。
3总评;评选出全国名酒的产品。
6、对上届已评出的名酒,不需经各省、市、自治区轻工业(酿酒)主管部门推选上报;可直接参加全国评酒的复评。样品征集与寄送的要求,相同于这次各地所推选的酒类产品规定。
7、正式评酒前先进行2-3次标准样酒的试评,以求相互评分、评语的接近。
8、评酒室要求安静、清洁,根据条件可采取单间方式或分组大室方式。
9、评酒台要求照明良好,无直射阳光,且台面上垫衬白色桌布。
10、评酒杯普遍采用高脚卵型玻璃杯香校、汽酒采用高脚新月型玻璃杯,啤酒采用250毫升放口圆柱型玻璃杯。
11、包装装磺暂不做评比内容,只进行评议。对有的产品存在严重包装装横问题,提出意见限期改进提高,并为下届评酒会提供参考意见。
12、各酒类评比的要求:
1白酒:样酒同温、同量、同杯型。不统一调酒度,只对低度酒说明。每日评样尽量不超过24个。
为了便于各白酒厂家报名,这届评酒会对白酒香型做了详细的描述:
酱香型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
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香长。
清香型酒: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口、余味爽净。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尽管此次评酒会的组织者极力做到公平公正,但是其中仍然出了岔子,这个岔子倒不是组委会的问题,而是参评厂家自己报名报错了,比如:
1、西凤酒把自己报成了清香型,没有入选,仅得了个优质奖;
2、本属于浓香型的全兴大曲错报成了清香型,与名酒称号失之交臂。
除了参评厂家因素、香型细分外,此届评酒会上入选的国家名酒都实至名归,共选出全国名酒18种,其中白酒8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洋河大曲、董酒、沪州老窖特曲。
第四届评酒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轻工、商业、农牧渔业部协助,1983年开始,1985年结束,首次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1983年,在大连评选葡萄酒、黄酒;
2、1984年,在山西太原评选白酒;
3、1985年,在江苏连云港评选啤酒、果酒、露酒。
评选白酒时,为了进一步保证品评的公正性,此次评酒会又增加了凤香型、豉香型等香型,各大酒厂报名时也更为谨慎。上届的八大名酒均再次入围,西凤、全兴大曲一雪前耻,重新入评全国名酒,另外新加入了郎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合称十三大名酒。
以上四届评酒会极大的促进了中国酒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一届四大名酒的评选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极大的带动了五粮液、剑南春、黄鹤楼等老牌酒厂的积极性,第四届之后更是掀起了一股“当县长、办酒厂”的热潮,所以在部分地区,县县有酒厂、市市有名酒,各大酒厂力争做大做强。
为了办好第五届评酒会,轻工部于1988年9月召开了酒类国家标准审定会,制定了6个香型的国家标准,比如:针对浓香型白酒规定了己酸乙酯的上限,结束了多年来“以香取胜”的局面。
另外,对各个候选评委进行考试,理论与实践共考了3天,确定他们对样品有非常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厚的理论知识之后方可入选。
万事俱备后,1989年第五届评酒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此次评酒,各省市共送白酒酒样362种,按香型分:浓香型198个、酱香型43个、清香型41个、米香型16个、其它香型64个,是历届参选数量最多的一次。
最终选出全国名酒17种,名优白酒53种。除了上届的13大名酒卫冕外,沱牌曲酒、宋河粮液、宝丰酒、武陵酒。
在此次评比中,初赛、复赛、半决赛均实行5进2制:每5个酒样为一组,前2名晋级,后3名淘汰。由于最终进入决赛的浓香型酒样品质都非常好,所以12个酒样全部进入决赛,在决赛中它们最终评分非常接近——第1名与第12名的分差仅有1.2分,可见此次参选样品品质之高。这也是第四届评酒会后,白酒行业向优质化方向发展趋势的体现。
但是,1989年改革开放已经有10年之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入选国家名酒对酒厂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尽管评酒规则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公正,但是仍然很大的外界干扰——参评样品与市场流通的品质相差极大,也就是说部分酒厂的样品是专门为参评准备的,平时根本就不生产这种品质的产品,影响了国家名酒的含金量。
为了维护国家名酒的权威性,同时中国酒业已经有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实现了举办评酒会的目标,国家毅然决定不再办国家级评酒会,国家名酒永远定格在了十七大上。
第五次评酒会上,个别入选的酒质确实难以恭维,评选结果公布时几家欢喜几家愁;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市场检验了一切,有些酒厂没落,市场被地方品牌占领,有的直接经营不善而被收购,好喝的酒市场就认可,只要企业不作就不会死。即便是没有入选名酒白酒品牌排名,没有入选国优,70年代刚刚建厂的酒鬼酒,就凭着好喝与经营达到过净利润第二的高度。
市场证明:五次评酒会多次入选的才能证明自己的酒质和经营实力,互联网时代,寡头经济越来越明显,只有前几名或者各个香型的典型代表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健康的成长。
由此,题主希望推荐的酒也就出来了,每种基础香型的白酒的前两名是收藏比较好的选择,后面的要有良好的市场销售团队,有自己的特色和受众群体,接下来谈一谈值得买的白酒。
主要谈工艺与口味(多次入选的七大名酒):
有哪些好的白酒推荐?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