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赠语:世间再无蚂蚁金服蚂蚁金融,有的只是友商们的遗憾。
唯一一个需要改名的金融科技巨头,终于改名了。
在众多金融科技公司因为“蚂蚁”而追寻“金服”之名的时候,“蚂蚁”表示:不和你们一起玩了。
6月22日,支付宝的母公司名称已由“蚂蚁金服”改为“蚂蚁集团”,全称是“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比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没了“浙江”和“金融”,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国际化、科技化。
“蚂蚁金服”宁有种乎?没有,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刘强东曾总结:我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拿到投资之后,比如在07、08年的时候,没有发展支付业务。
实际上,这个遗憾刘强东在不同场合阐述了很多次。当时的支付的确没有价值,但其快速普及直至成为了主流的结算方式后,价值体现出来了,但为时已晚,市场早已没有空间,刘强东错失的不止是一个支付业务,更是支付业务背后的账户体系——这金融领域最核心的要素。
这一点不只是刘强东没有看到,除了阿里巴巴之外的互联网巨头都没有。
错失支付业务窗口期的互联网巨头们,在金融业务上颇有些小打小闹的意味,如果腾讯没有2014年的春晚红包“偷袭珍珠港”,马化腾可能也会加入后悔的阵容之中。
从这个维度讲,头条系是幸运的,在微信还不够臃肿的时候,头条系产品羽翼未丰,否则2014年春晚遭遇“偷袭”的,可能就不是支付宝了。
而在那之后蚂蚁金服的护城河不断加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是“蚂蚁”的命脉,花呗、余额宝、芝麻信用等明星产品越发成熟后,科技业务成了“蚂蚁”的第二条命,这期间的经历了一轮Techfin的转变。
2020年9月,还没做好支付的京东金融在新浪微博等多个网络平台的官方账号更名为“京东数科”,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还有一小波舆论的质疑,因为口号快过了行动。
要知道,即使是2020年便早早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的蚂蚁金服,也没有如此高调的改名,而当时主要业务集中于金融的京东如何创造出来了一个“数科”?(不过,很多人都释然了,因为今天的京东数科不局限于金融了)
蚂蚁金服的风格是行动快于口号:
1、从蚂蚁的收入结构来看,技术服务类收入占比正在持续上升,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65%。而在员工构成上,蚂蚁的技术人员目前占比逾63%。
2、2020年,蚂蚁金服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3200多件,远超Facebook与亚马逊。截至2020年4月17日,阿里巴巴(支付宝)全球区块链专利数累计2344件,覆盖16个国家,连续三年是全球NO.1。其中62%是核心专利,在底层,共识算法、隐私保护、管理、存储;38%是聚焦业务逻辑。不管是分层架构还是规模化系统、跨链、存储、密码、硬件隐私保护,各个环节都需要极大投入,专利因此产生。
3、2020年3月10日,在宣布“未来只做tech”的三年后的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说: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立下目标“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这些事实证明,蚂蚁金服在改名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特别是在数字化生活开放平台的战略发布后,蚂蚁金服的战场真的不局限于金融了。对于多数互联网巨头而言,金融依然是它们的主战场,但是对于蚂蚁金服来说,生活也好、科技也罢,都比金服合适得多。
金融,为国之重器。作为一家金融科技集团,蚂蚁金服已经太大蚂蚁金融,再大下去就要如同马云那句话: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支付宝,我想都不会想,会在1秒钟内把这个公司全部送给国家。何况,过于庞大、沉重的金融业务,也会让蚂蚁金服失去跨界的力量。
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蚂蚁金服选择了自己跨界,一条腿迈出金融,一条腿迈出中国。
对于本次更名,蚂蚁集团方面回应称:“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总结来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但你大爷不止是你的大爷了,它还是更多人的大爷,是外国人的大爷。
世间再无蚂蚁金服,不是金融的市场小,是蚂蚁集团的野心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