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春天的缘故,心旌激荡,我乘着春风,又一次走进老西关;或许是人老了的缘故,喜欢“张嘴就是那几年”,回忆儿时在老西关的印象和情趣。
因为老西关,是房县这座城市居民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依托。它承截了一代又一代房县人的温暖而甜蜜的乡愁,所以说记住了老西关印象,就是记住了老祖宗,记住了根本。难怪你在老街或巷道旁,总会看到一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们坐椅靠墙在那里晒太阳,或打牌,或调侃,或诉说着一段各自经历的沧桑岁月。
他们也是一代城镇的留守老人,儿女及孙子辈的年轻人,都搬到新街去住,有人还在大城市买了房屋,在那里打拼,营造自己的新天地。只有老人们仿佛在守护老西关的魂,絮叨着老西关昨天的故事。
树有根,人有本,乡愁是一种回不去的美丽。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条老西关街道,从来就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的融合在我们生活中,就像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
西关老街得天时地利之优势,获日月雨露之滋润,是天赐房陵的一颗璀璨明珠。南有凤凰山,二郎岗两山翼拥峙;北有泉溪,彭水两溪流环绕,把一条独具特色的西关老街夹持其中,据说老街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复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清时期,一条老西关,从东蜿蜒到西,约长2500多米,一街两旁还有潺潺流动的小渠水,叫做“银线穿珠”街道中间是一色的青石板铺就。街市多系砖木结构,木板铺面,粉墙黛瓦,一道封火墙隔开多家,但又紧密相连。有些殷实富庶人家,前是铺面,后是住房,高墙深宅,一般是“三进”“四进”到“五进”的房屋,“一进”就是一个天井院,四旁是厢房(宿住),房屋达数十间。有几家还建有亭台楼阁,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镂空门窗。显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还有的在街后又建有古院落叫“四合院”或“三合院”,古典幽雅,纯朴大气,结构密集,自有章法。
老西关又分为三官台(下西关),中西关,小西关。相当年是房县一条最长最拉风的街道,也是房县到“渝”地大宁厂(盐井)背夫的古盐道起始站,也是鄂西北土特产品集散中心地之一。是一条迎送东来西往客商的老街,有商铺、客栈、盐肆、药店、钱庄、饭馆、酒楼、粮食行、花线行(棉花、棉线)等,鳞次栉比,客流熙攘,生意兴隆,一街的热络,曾经的辉煌。
那上百年的知名“老字号”商铺就有60多家,如“张鸿盛”,“段明鑑”,“孙复茂”,“叶宝丰”,“程万兴”,“余永美协”等,都是闻名遐迩,生意红火的大商家,很多商户是在西关街上开商铺,在乡下置田产、山场,每到春冬季,叫管家当“带梢(领班),带上几十上百人的挑夫,肩挑担子,手持打抒,挑有黑、白木耳、桐油、药材等,依仗人多势众,防止深山小土匪抢劫。运到老河口、樊城、荆沙、武汉、长沙、上海等城市销售土特产品,采购回本地需要的布疋、绸缎、瓷器、日用百货等商品,那真叫生意通四海,财源滚滚来。
据说“叶宝丰”家,每到旺季,生意火爆,收的银圆,晚上清点钱店员得数到大半夜,数的手发麻疼痛,一时传为佳话。老街除了展示商业的繁华昌盛,还有那人文历史底蕴也很丰厚。还有称谓寺:清真寺、西寺;庙:老观庙、药王庙;祠:黄香子祠、袁氏宗祠、冯氏宗祠;馆:山陕馆、江西馆、汉阳馆;三闾书院(祭祀屈原),福音堂等老西关,他们曾在这里谈经论道,悟静参禅,传道授业,传扬儒释道及“洋教”的宗教文化,追求忠孝仁义诚信博爱的道德观,展示各自实力,寄托人们念想。就是因为房县有“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的尹吉甫,辅佐周宣王为臣的忠心;以及宦居房陵,事母至孝,历史上称谓“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有黄香祠、碑及坟葬,从而房县乃有“忠孝名邦”之美誉。
还有那街后边的老宅子老院,门前是一个大门楼,两旁嵌有石门磴,中间是石门槛,进门楼才见三合院,四合院。多见大门楣上写有四个大字,如“锺灵毓秀”,“悠然南山”,“ 雲蒸霞蔚”,“耕读传家”,“厚德载物”,“积善余庆”等,这多寓示着族训家风的传统文化理念,同时也塑造着老西关人的价值观。特别要说的是老西关的小吃,那叫一品一绝,晶莹剔透、喷喷脆香,什么猪油饼子,炕炕饼;油果子、麻花、油陀螺;绿豆圆子、揪糍粑。早晚吆喝叫卖声,撩得孩子们直叽嚷。直到现在那些小吃,有的还没有恢复到那个原汁原味。
老西关街的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四川、山陕、江西、河南、武汉客商的大量涌入,他们也把各地的戏剧曲艺等文化元素,也渗透到房县。记得我还幼小的那时节,逢过大年及元宵节,老西关的几家会馆和客户商贾,出资组织,搭戏台唱大戏;那秦腔,越调,山二黄,河南曲子,曲艺杂耍,竞相登台亮相,赛着出彩,一演三、五天,多为古典拆子戏,我们撵着看,图个热闹场面,也听不懂其中的意思。
直到前几年,我在西关查访山陕馆遗址时,有位老人讲述山陕馆当年建筑格局,说是一进大门内,有一个高高宽敞戏楼,两侧长有两棵古柏,戏楼两边柱上的对联,特别有意思,述诵出来分享给大家:“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戏里人戏外人戏里戏外人看人”。诙谐风趣,令人生笑。还有大年后的元宵节闹花灯,也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玩龙灯、划莲船、踩高跷、蚌蛤灯、小杂耍、舞蹈等,竞相赛演,各显才艺。特别是正月十五晚上的西关龙灯,是全县节日最大的文艺亮点,就是老西关玩的是一条戴白胡子的老龙灯,以显老道,统率全城“龙”的子孙,全城其他多街龙灯,一律戴的是黑胡子,这是历史传统规矩,从不乱套。
几家大商号加上“张员外”,年前就开始备“启花”原材料,舂生铧铁粉,做有牛角、木筒、碓窝、纸筒的各式启花,到了出灯后的正月十五晚上,夜色沉沉,一幅黑幕拉下,看灯的人,早已排在一街两旁,街堵巷满,人山人海。全家门前只是亮着灯笼,走马灯的光。这时十几个头缠红巾,打着赤膊,穿着短裤的小伙子,撑着一条老龙,摇头摆尾,穿跑在西关街道上,好像在叫战似的,随着锣鼓过山号齐响,玩龙人吼着叫着要“花子”。这时便会看到各家主人以及徒工,拿出各式“启花”,万炮齐发,鞭炮,吊灯花,辣烟罐等的燃放,玩家十八般武艺显摆,锣鼓声,鞭炮声,吼叫声,惊天动地,烟雾弥漫,一片火海,光亮夜空,经过一场“战争”的厮杀后,把龙皮烧得只剩连接的龙骨节把,玩龙人被“花子”烧得身上起泡,没人言败,也不服输,坚持到底,互致祝福,乐极大众。
由于老西关的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从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老街书写了诸多锦绣文章,演绎了诸多动人故事,同时也*育了大批先贤、达人、才子,反转来这多精英又点缀出彩了老西关。让我们由此赞美老西关,记住老西关。真叫没有老西关,何处寄乡愁?先后从老西关这里走出来的人,至孝传天下的黄香。近代有共产党人李明铨,曾参加过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并动员亲兄弟入党,最早在房县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后又跟随贺龙柳直荀红三军来房,在1931年成立房县苏维埃政府老西关,担任副主席,领导房县人民闹革命,后又有叶八奶奶、雷天明、余林等早年参加革命,为党和人民献出了青春生命。还有早期留学日本学习纺织专业的雷震䨦,以及现代中国双院院士邓子新等都是老西关人。还有一批年轻的精英,正在境内外求学、创业、科研,取得成效,奉献国家。他们是西关人的骄傲,也是房县人的骄傲。
随着岁月时光的洗刷,不让老西关印象湮灭。房县人要保护好老西关,记得住乡愁。当下,国家和县委政府十分关注重视,在两年前已着手策划,投资、拆迁、重建、修缮,本着“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受益”的方针,“修旧如旧,建新如故,文保专修,资源活化”的理念,强化西关建筑风貌特点,保留西关民居空间肌理,增加一些现代化城市元素。再过几年,一个浴火重生,发生蝶变的老西关,又将换上新衣,再一次崭现在世人面前。
老西关活了,又变年青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14848794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