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由于湖泊内的盐碱度较高,以至于能够在这里生活的鱼类有限,湟鱼就是其中之一。
湟鱼曾经是当地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类,在饥荒年份里救活了不少人。在上个世纪中期,青海湖沿岸粮食短缺,当地人正是凭借着“以鱼代粮”的方式生存了下来,甚至还成立了专业渔场,大规模开发当地的湟鱼资源。
然而湟鱼的成长期较慢,性成熟期较晚,繁殖能力又较低,再加上人们在青海湖湟鱼洄游的地方修建了许多水坝,高大的坝体阻碍了湟鱼的洄游产卵,使其洄游行程变短,无法有效刺激性腺,影响繁殖和产卵。以至于在短短数十年间,青海湖湟鱼资源就面临枯竭。
湟鱼是青海湖非常重要的物种,由于当地的鱼类品种数量较少,以至于当地的水鸟和野兽等都需要依赖湟鱼资源维持自身的生存,一旦当地的湟鱼消失,那么这些鸟类和野兽也将无法存活。
为了拯救青海湖湟鱼,我国在1979年时,将湟鱼列为我国重要或者名贵水生动物,在1982年开始第一次对青海湖采取封湖鱼苗的措施;在1994年将青海湖列为鱼类优先保护物种二级名录;在2004年时《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物种,一直到现在。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由于我国强有力的政策,和保护手段,我国湟鱼资源在2019年底时已经从2001年的不足 3000吨增加到了9.3万吨。既然如此,那湟鱼为什么还是濒危生物,依旧需要我们的保护呢?
在生态链之中,越是处于食物链底层的生物越是比较关键,比如:高原鼠兔,由于高原食草动物数量较少,而食肉动物数量较多,所以高原鼠兔成为了当地的关键物种,一旦高原鼠兔数量下跌,那么当地的香鼬、藏沙狐、狼甚至老鹰、秃鹫等食肉动物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数量就会下跌,甚至会引发大量物种消失。
青海湖湟鱼的地位就相当于高原鼠兔,青海湖周围生活着许多鸟类和兽类,根据数据显示,当地一共有222种鸟类,总数量在16万只左右,其中有不少是在当地繁衍的物种;还有许多长途迁徙的鸟类会将此地作为中途中转站,在这里捕鱼休息,养足精神后再次启程。
这些鸟类在青海湖主要的口粮就是青海湖湟鱼,如果当地湟鱼数量较少,那么这些鸟类也将会因缺乏能量而离开。
而且在我国西部地区,干旱面积较多,绿洲数量有限,能够作为候鸟迁徙路上的中转站的地方较少,如果青海湖的湟鱼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也将会阻断大量候鸟的迁徙,使其面临生存威胁。
据青海湖裸鲤(湟鱼)救护中心的史建全介绍,青海湖湟鱼是整个青海湖“水—鱼—鸟—草地”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环,如果没有湟鱼,那么湖泊内的浮游生物将会泛滥,引发湖泊富营养化而变成“死湖”。当青海湖变成死湖时,沙漠将会向东推进一步。
这是因为青海湖湖泊面积巨大,蒸发的水量也较多,使周围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从而维持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旦青海湖面积减少或者消失,当地就会因缺乏降雨而日渐干旱,西部的沙漠也会趁机向东推移。
由此可见,保护湟鱼已经不仅仅是保护这一个物种,而是保护“水—鱼—鸟—草地”整个链条。
青海湖湟鱼会洄游产卵,每当到了3-4月份,达到性成熟的青海湖湟鱼就会进行洄游,主要流向各附属淡水河道,河道底部最好是沙砾,水流缓慢,这样它们的卵就不会被冲往下游。
但是青海湖湟鱼的自然繁殖速度较慢,小鱼至少需要3-4年才能参与繁衍后代,而繁衍后代的主力军通常集中在5-7龄成鱼。然而在上个世纪时,由于人们的捕捞,很多湟鱼还未达到繁衍周期就被捕捞,导致能参与繁衍后代的成鱼数量减少,以至于幼崽也减少许多。
其次,青海湖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能,所以在过去修建了许多高大的水坝,而水坝阻断了湟鱼的洄游,洄游距离过短导致难以刺激湟鱼性腺,以至于产卵和繁殖都会受影响。
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我国从1982年开始展开封湖育苗的工作,并且封湖周期从2年一个周期,少量捕捞;变成了10年一个周期,实施0捕捞。
与此同时,当地还采取了人工受精、人工育苗的方式,每年向青海湖投放大量鱼苗。为了让野生湟鱼顺利产卵,当地拆除了一部分坝体,并将其改造成为适宜湟鱼洄游的鱼道。
凭借着这些措施,当地的湟鱼数量才能不断攀升,然而想要维持当地的生态健康运转,现如今的湟鱼数量依旧远远不足,未来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所以尽管它们的产量已经多达10万吨,但它们依旧受到国家保护。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
(提交后,企业招商经理马上给您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