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对我来说,晓风书屋就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里有名的“玛德莱娜小点心”,无论何时,只要一“尝”到它,就会生发对一条街的绵绵不断的回忆。前两天,在报社做版时,搜到两张晓风书屋的旧照片,好一阵鼻子发酸,要不是周围有一堆同事,泪水肯定就涌了出来。
思明南路416-12号,晓风书屋,门牌号和小屋已经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晓风书屋迁址大学路,图书之外,保存下来的只有“九四老人”顾廷龙先生题写的“晓风书屋”的牌匾以及旧店的电话号码。如今,为了请店员帮我留书,有时,我会拨通这个号码,听着店长小高的声音,恍惚间,我感觉自己又来到旧日的晓风书屋门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的店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男女老少都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不变的是店员对书和顾客的热情和尊重。新来一批店员,有时,我会羡慕地对他们说:“你们真幸福,每天与书为伴,想看哪一本就哪一本,四年下来,等于读了一个图书馆专业的本科。”我还建议他们写日记:“进了哪些好书,见到哪些好玩的学者……将来简单整理一下,就是一本好书。”
几年的书香熏陶下来,这里的店员大多很有书生味。一个店员考上苏州一家佛学院;一个店员在这里收获她一生的幸福,找到未来的老公,并且凭着对书的熟悉,应聘当上一家报社的编辑……
我在店里经常看到厦大的老师,比如,易中天老师。据说,易老师名扬天下之前,其实比较落寞。经常骑一辆自行车,到一条街的菜市买好菜,就拐到晓风书屋逛逛,买几本书,向熟悉的店员抱怨:“读书太多,没什么用。”书屋里面有一间工作人员休息室,小得只能容下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小沙发、两三把木凳,老顾客有时爱进来聊天。易老师应该常进来,因为他是老板许志强的朋友。“品读中国”系列图书出版后,晓风书屋在经销方面给予易老师很大的支持,很长时间里,这套书都摆在书店醒目的位置。
谢泳老师来厦大后,我多次在这里遇到他。在他的引荐下,我还认识了陈子善老师,并陪陈老师来晓风书屋逛过,陈老师先是取出纸笔记下书名,说是回上海的图书馆查一下就好,最后禁不住诱惑,还是买了三四本书。
我还曾在晓风书屋遇到台湾来的学者汪荣祖先生。那天上午,采访完刘再复先生之后,我在书店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就是《陈寅恪评传》和《史传通说》等名著的作者汪荣祖先生吗?此时,书店里没有一本他写的书,我急得不行,此时不要他的签名晓风书屋,可能要等5年之后了,那时,能不能遇到他还很难说。最后,我心生一计,勇敢地请他在我的采访本上签名,并写一句他喜欢的话,他愉快地接受了,不假思索地写下“诸子配孔文化多元”。
晓风书屋有不少语言文字类的书,特别是有许多古文字研究的书。我曾经好奇地问许志强:“进这么多冷僻的书,有人买吗?”许志强笑笑说:“这些都是镇店之宝,我还不舍得它们太快卖出呢,摆在那里,书店的档次就出来了。有的书一摆两三年,某一天,突然就被人买走了。”
常年枯守书斋,对我而言,到书店走走,既健身,又养心。一本本新出的书闪亮登场晓风书屋,无疑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拿起一本新书,闻闻书香,翻翻前言后记,心会跟着远行,这是无忧无虑的精神之旅。“读书好比串门儿”,这是杨绛的话,古今中外,哪个朋友有趣就找哪个朋友聊,他们又一例地好脾气,准会陪你聊。
那时的晓风书屋邻近厦大南门,这里有一个公交始发站,有很多路公交车抵达这里,晓风尽得地利,读者也跟着少花车钱。现在去大学路的晓风书屋买书,我经常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打车直奔主题——没有一路公交车在此停靠。
我每周必逛一次晓风书屋,不逛不舒服,生怕错过每一本好书。在书店待着,人就沉静下来,宠辱皆忘。有一年,我遭遇一场精神大危机,靠着在店里买的《金刚经说什么》,硬是挺过来了。
感谢晓风书屋。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