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的军事力量,人们熟知有八旗军、绿营、练勇等部队,其中八旗军是清廷一直赖以为重的核心军事力量。直至太平天国起义,八旗绿营均无力与之抗衡,练勇方盛。今天,谈一谈清朝八旗军的真实人数及部队编制。
本文数据出自《清史稿》,其中有部分为个人臆测,如有不当,欢迎猛怼!只谈历史,不涉及其他。
八旗军,本是明末女真部落的一种军事体制,是一种古老而又独具鲜明自我标志的户籍管理方式。其中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那么这些是怎么区分的?
一、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区分和关系隶属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势,归附日众后,开始设定四旗,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是为旗籍开创之始。所有部落人马整编为四个部分,平时种地打猎生产,打仗挽弓提刀上阵,是为兵农一体制度。部落人众既是提供生产力的百姓,又是提供战斗力的军人。
努尔哈赤
当时满洲部落基本都是文盲,认不得字,就用颜色来区别自己是哪个部分的,于是有了黄白红蓝四种颜色标志。用颜色区分部队,也是中国古代大多常见的方法。与中原传统的五行颜色相似,黄代表土,代表中央;白代表金,代表西方;红代表火,代表南方;蓝代表水,代表北方。八旗颜色缺少了代表木,东方的青色,后来加入了绿营,正好补齐了。
后来建州部落越来越肥,四个旗的人马越来越多,不便于管理,需要增设新的旗,但是选出新的容易识别的颜色又比较难,干脆用老颜色镶上一个边儿(加一圈)得了,于是有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将归附的各个满洲部落、蒙古部落、汉人都纳入这个八个旗管理。
既然兵农一体制度,这就带来一个八旗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军备自筹。
兵士的盔甲、武器都是自己解决,老北京一直都有盔甲匠这个专业工种,专门为士兵修复盔甲。当然,一统之后,也有了朝廷统一造统一发放的制度,大体上是朝廷的兵器盔甲为战略储备,有大战来临,战前临时发放,战后会计数收缴。平时训练都是用自己的。所以,老北京有弓箭作坊这个行业,为军人制造弓箭,有钱的军人能买得起修的起,没钱的只好糊弄,也导致了清末八旗军事的直接没落,贫困的八旗军没有合适的武器来保持日常的训练。
增设到八个旗后,每旗300人为一牛录,设一名牛录额真管理。5个牛录为一札兰,设置札兰额真管理,札兰额真也叫甲喇额真,音译不同。5个札兰为一固山,是为一个旗,设左右梅勒额真管理。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的成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满洲人,包括归附的蒙古人、汉人及其他人。
札兰是清史稿翻译的,应该更准确
到了皇太极时期清朝八旗,队伍又壮大了,天聪九年,后金征服了蒙古察哈尔部、喀喇沁部,将俘虏的部众编为蒙古八旗,这是蒙古八旗的由来。
崇德二年,将汉军部队(共分三部分,老汉军为乌真超哈,孔友德投降部队为天佑军,尚可喜投降部队为天佐军)分为两旗单独管理。之前,老汉军直接隶属八旗,孔尚的投降军队还由他们自己单独管理。崇德二年开始,所有的汉军都编制统一了,相当于夺了孔尚二人的兵权。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开始为了招抚降将,部队不打散,先让你安心。慢慢地就给你掺沙子,先渗透,后来就直接改编整队,夺权完事。
崇德四年,汉军又分为四旗,旗色是纯皂色,皂镶黄,皂镶白,皂镶红。到了崇德七年,四旗变为八旗,旗色与满洲一样,短暂的四旗取消了。这是汉军八旗的由来。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现在彻底凑齐了,那么一共是二十四旗吗? 不是的。还是八个旗。以镶黄旗为例,镶黄旗下,辖有满洲,蒙古,汉军这三个类似的种族成分,都是镶黄旗内的成员,根据什么时候入伙,分为三个部分,大体上是根据族群划分的。这八旗,在入关后,男女老幼都称为旗人,其他非八旗的都称为“民人”。可见,现在满族的民族成分极为复杂。
二、八旗部队的人数到底有多少?
按照早期八旗的编制:300X5X5,每旗共计7500人。八旗就应该是六万人吗?
实际上不是的。以上为笔者自行猜测,八旗早期的编制想法是每旗7500人,这7500人当然都是可以作战的男丁。作战就要有死亡伤残,部队损失了人数,有成丁的儿子可以顶替。但是不一定每人都生男孩吧,生女孩的就顶替不了名额,或者儿子没长大的也顶替不了。所以7500人的名额应该随着战事的进展不能满编,所以八旗的人数出现了人数不一致,有多有少的现象。
早期的后金军队隶属体制,有着浓厚的游牧民族特色。虽然名义上八旗都是后金军队,但实际八个旗都有各自的旗主,旗下的军队类似旗主的部曲。努尔哈赤老年时,八旗旗主逐渐开始形成各自的山头势力,为争夺权力纷纷站队,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孩子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各领一旗,形成较强的势力,与皇太极、代善等人进行政治角逐。
为防止贵族作乱,后世清帝从八旗军队中不断抽调人马,单独编制,组建皇帝直属军队,拱卫朝廷,形成了前锋营、护军营、火器营、健锐营等军队编制。这些军队和原属旗的关系是:军人的户籍仍在原旗,编制上脱离原旗,隶属新部队管理。比如,前锋营某印务笔贴式张某小,旗籍是镶红旗满洲,工作在前锋营做文案。他的同事有的是白旗,有的蓝旗,都是各旗抽调的。这些直属军队称为兵卫。而上三旗抽调的亲贵子弟进宫做侍卫,称为郎卫。
八旗兵力,每代都有增减,一直到光绪、宣统年间,八旗本旗军队和直属各营的人数如下:
镶黄旗:镶黄旗满洲4630人,镶黄旗蒙古1363人,镶黄旗汉军3332人,镶黄旗包衣2688人,共计12013人。
正黄旗:正黄旗满洲4912人,正黄旗蒙古1171人,正黄旗汉军3260人,正黄旗包衣2831人,共计12174人。
正白旗:正白旗满洲4488人,正白旗蒙古1378人,正白旗汉军3268人,正白旗包衣2958人,共计12092人。
以上为上三旗,皇上随身的,能入宫的大内侍卫均出自上三旗。
正红旗:正红旗满洲3895人,正红旗蒙古1050人,正红旗汉军2232人,正红旗包衣1367人,共计8544人。
镶白旗:镶白旗满洲4397人,镶白旗蒙古1118人,镶白旗汉军2424人,镶白旗包衣1916人,共计9855人。
镶红旗:镶红旗满洲4577人,镶红旗蒙古1045人,镶红旗汉军2342人,镶红旗包衣1818人,共计9782人。
正蓝旗:正蓝旗满洲4433人,正蓝旗蒙古1448人,正蓝旗汉军2362人,正蓝旗包衣2704人,共计10947人。
镶蓝旗:镶蓝旗满洲4690人,镶蓝旗蒙古1198人,镶蓝旗汉军2376人,镶蓝旗包衣2935人,共计11199人。
以上称为下五旗。下五旗出身的人,如果有功,可以恩赐“抬旗”,从下五旗抬到上三旗。
以上八旗本旗的军队共计86606人。分别驻扎在北京、东三省、各省、边疆藩部。这也是真实的八旗排列顺序,排第一的是镶黄旗,而不是正黄旗。
京畿八旗驻防图,兵卫部队上班去各营报道,下班回各自的旗籍营房
其他兵卫部队人数如下:
圆明园护军:6408人。负责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等皇家园林安防。
护军营:14081人。负责皇帝驻跸之地的巡宿。
前锋营:1668人。也负责警跸宿卫。
健锐营:3878人。也负责警跸宿卫。
内火器营:3920人。也负责警跸宿卫。
外火器营:3700人。也负责警跸宿卫。
兵卫部队,平时负责皇城、内外城、皇家园林、行宫、皇帝临时驻跸、皇家陵寝之地的安保工作,战时一部分随从皇帝出行参战。著名的小调《探清水河》里面的松老三,就是火器营的兵丁,绝不是宋老三,是松。直至清末,旗人都是集体居住,火器营既是地名又是部队编制。
此外,还要醇亲王园寝驻守部队:48人。
以上兵卫部队共计33703人,加上八旗本旗部队86606人清朝八旗,至清末八旗军共计120309人,有官员6680人。
韩国影视作品里的八旗军
综上所述,八旗的各旗,既是户籍管理,也是军队编制。广义的八旗军包含了所有军队,狭义上的八旗军不包括兵卫部队。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14848794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