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pproperty-->
贵阳首届网络美食节第一季———2014“贵阳人最爱十大牛肉粉、肠旺面”评选活动老店故事系列报道,本期记者走访了蜚声全国的花溪王记牛肉粉。
1976年,王记牛肉粉只是花溪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摊摊,而今,已发展成加盟店遍布全国的知名小吃。38年来,王记牛肉粉已成为许多贵阳人成长的记忆。
路边搭棚棚起家
走进王记牛肉粉在花溪霞晖路上的新店花溪王,老板娘李秀琴正坐在收银台处,亲力亲为的打点着一切。
多年来,王记仍然坚持着只卖清汤米粉的特色,清澈的汤底,洁白的米粉,牛肉块、牛肉片、泡莲花白和香菜交相辉映,光看一看就让人垂涎欲滴。吃到嘴里,还是那股熟悉的味道,这是38年来,王记留给贵阳吃货们永远不变的回忆。
46岁的李秀琴告诉记者,王记牛肉粉是由花溪街上的王家三姐弟创办。“那时候只是一家小摊摊,除了卖牛肉粉,还卖一些米皮卷粉之类的小吃。”1985年,17岁的李秀琴认识了王家三弟王艳碧,自此结下了与王记的不解之缘。
李秀琴说,和王艳碧恋爱后,她辞去了粮食局的铁饭碗,一心陪着男朋友“练摊”。“当时的路边摊就是搭一个棚子,再摆上三五张桌椅,牛肉粉卖一角二分一碗。”
后来生意渐渐好了,他们决定租一家门面。那是第一家王记的门面,没想到这个位于花溪十字街的店面就一直做到了现在。随着物价的上涨,牛肉粉的价格也慢慢从最开始的一角二一碗,涨到两角、三角、四角……当价格变成一元二角时,王记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
牛肉飘香一条街
由于生意太好,王家三姐弟又把隔壁的一间门面租了下来,打通隔墙变通间,上下两层楼加起来足足有400余平方米。
说起王记上世纪末期的辉煌,李秀琴至今都难以忘怀。“那时候我负责舀肉,我老公负责收钱,从早到晚,手不停地舀起、放下,舀起、放下,回到家,累得连手都抬不起来了。”
辉煌的背后总是有很多付出。“每天凌晨4点杀牛,5点半准备开始熬汤。人工紧张,又没有那么多机器,什么都要靠自己。”李秀琴说,当时没有煤气,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生火,即便自己怀孕了,也逃不掉这个苦差事。火生好了,新鲜牛肉搁进锅里,香味扑鼻。“一点都不夸张,整条街都是我们家牛肉的香味,很多老街坊至今说起来都忘不了那股味道。”
8点开门,已经有很多客人在排队等待。有不少是从贵阳甚至更远的外地赶来,就是为了吃上那一口鲜香的牛肉粉。甚至还有邻居朋友来“走后门”,因为实在不想排那么长的队。“可想而知我们家当时有多受欢迎。”老板娘笑呵呵地说道。
后来花溪王,随着牛肉粉在贵阳遍地开花,王记的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那种壮观的排队场面也不复存在,但时至近日,王记在贵阳各个店的生意也是有口皆碑的。
坚持做好一碗粉
1997年,王记牛肉粉第一次走出花溪,在贵阳蔡家街开了第一家分店,随后,都司路、煤矿村、大营坡都挂出了王记的招牌。岁月更迭,有些店面已不复存在,唯有花溪这家旗舰店不曾搬迁。“这是许多老客人的回忆,我希望他们有一天凭着记忆来到花溪,还能顺利地找到王记。”李秀琴说。
1999年,王记牛肉粉在广西南宁市开了第一家面向全国的分店。此后,王记牛肉粉采取加盟的形式,如今已经有136家分店。那个举着铲子戴着帽子,唇边一颗痣的头像LOGO,也开始深入人心。“其实这个头像是综合王记两位姐姐的形象打造出来,因为巧合的是,他们三姐弟的嘴唇边都有一颗痣。”李秀琴对头像进行了揭秘。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秀琴也感到自己的生意理念有些跟不上了。丈夫王艳碧已经逐渐放手,处于半退休状态,两位大姑姐和他们的后代也淡出了牛肉粉这一块的生意,目前一个人操持着王记的生意,李秀琴感到自己对王记的将来有些力不从心了。好在,儿子王龙从新加坡留学归来,媳妇也是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对于生意经,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李秀琴的媳妇唐聪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将来王记牛肉粉能如同沙县小吃、桂林米粉一样,开遍全国的各个角落。有了这种想法后,他们在花溪霞晖路开了一家王记的新店,这家店里不仅卖牛肉粉,还有不少贵州的知名小吃,在装修方面也进行了升级。唐聪说,他们准备对全国各家连锁店进行管理,收回一些不具实力的小加盟商的经营权,对剩下的连锁店类比花溪新店的格局来重新改造。
听闻这次“贵阳人最爱的十大牛肉粉肠旺面”评选活动,李秀琴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参加。她说,想借此机会,让更多省内外的人了解王记,回味王记,让王记成为贵州小吃的一张名片。本报记者 杨宛若
阿娜丹邀你寻美味
2014“贵阳人最爱十大牛肉粉、肠旺面评选”活动正在开展中,继张超、雷艳、潘兴周之后,贵州著名苗族歌手阿娜丹将在今天午饭时间,邀你一起品尝她心目中好味道的牛肉粉和肠旺面。想赴约的话,请关注“贵阳晚报黔生活”的微博、微信留言报名,记得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哦!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14848794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