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奇数配偶法配平
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平的步骤如下:
①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②该元素的原子在方程式两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是则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在该元素的原子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其变为偶数。
③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燃烧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成Fe2O3和SO2
FeS2+O2——Fe2O3+SO2
氧是这一方程式里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就以氧作为配平的起点。因为氧气是双原子的分子,无论有多少氧分子跟FeS2反应,反应物里总含有偶数氧原子。但在生成物里共含有五个氧原子,是奇数。在SO2里含有两个氧原子是偶数,它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无论怎样,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总是偶数。因此,只有变更Fe2O3的化学计量数才能使生成物里的氧原子个数变为偶数。我们可以在化学式Fe2O3前试写一个最小偶数2,再进一步配平。
FeS2+O2——2Fe2O3+SO2
生成物Fe2O3里所含的Fe原子个数应和反应物FeS2里所含的Fe原子个数相等,因此,必须在反应物Fe2S2化学式前写一化学计量数4。
4FeS2+O2——2Fe2O3+SO2
由此可以推知在化学式SO2前应写一化学计量数8。
4FeS2+O2——2Fe2O3+8SO2
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的总数是22,那么反应物里氧的化学式前必须写一化学计量数11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
4FeS2+11O2 =====2Fe2O3+8SO2
(2)用观察法配平
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平的步骤如下:
①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赤热的铁跟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H2O+Fe——Fe3O4+H2
显然,Fe3O4里的三个铁原子来自反应物里的铁原子,而Fe3O4里的四个氧原子又来自反应物水蒸气分子里的氧原子。因此,在反应物水蒸气化学式前必须写一化学计量数4,而铁原子前必须写一化学计量数3。
4H2O+3Fe——Fe3O4+H2
不难看出,在生成物氢的化学式前写一化学计量数4,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
4H2O+3Fe====== Fe3O4+4H2
也就是,
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有氢以氢作标准,无氢以氧为准绳;
调整只能改系数,原子各等就配平。
氢氧全无找一价,变单成双求配平;
配平系数现分数,全式乘2必平整。
书写方程式,系数要配平;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中间连等线,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号来标明。养成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一写二配三注四查”。
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配平的常见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某元素(一般先找原子个数较复杂的)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来调整相应化学式的系数使之原子个数相等。如:P+O2——P2O5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0,因此在O2前面配上系数5,在P2O5前面配上系数2即P+5O2——2P2O5;前后磷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再调整磷原子使之相等即4P+5O2==2P2O5。
2.奇数配偶法: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看该元素的原子在各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选定它作为起点,进行奇偶数的调整来确定化学式的系数。如:C2H2+O2——H2O+CO2氧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无论有几个氧分子参加反应氧原子定是偶数,而生成物中氧原子是奇数,需将H2O中的氧原子个数变为偶数,先试加一个最小偶数2,即C2H2+O2——2H2O+CO2再进一步配平。要使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相等需在C2H2前面配2,再使前后碳原子个数相等需在CO2前面配4,最后配平氧原子需在O2前面配5即2C2H2+5O2==2H2O+4CO2。
3.观察法:观察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关系,来确定各化学式的系数。如:KMnO4——K2MnO4+MnO2+O2,生成物中钾、锰、氧的原子个数均是反应物中对应原子个数的2倍,则在KMnO4前面配2即平。
4.夺氧法:此法适用于初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利用还原剂夺取氧原子的个数来确定化学式应配系数。如:CO+Fe2O3——Fe+CO2,1个CO分子夺取1个氧原子生成1个CO2分子,Fe2O3中有3个氧原子需3个CO分子去夺氧而生成3个CO2分子,则在CO和CO2前面配3,再进一步配平即3CO+Fe2O3==2Fe+3CO2。
上述方法中最基本的是最小公倍数法,应重点练习,并且在方程式配平中一般要遵循先复杂后简单、先化合物后单质的原则,经过不断训练即可熟练的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种方法:
1.观察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事实上就是有目的地凑数进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这种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着。
2.电荷平衡法:这种方法对离子方程式最有用。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首先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再用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等。这种方法一般不失手。
但对氧化还原方程式却太好用。
3.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氧化还原剂”。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
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确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4.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
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
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5.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
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6.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
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H2O+CO2。
7.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
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8.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
(1)首先在单质存在的一边中,选定一个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假定此化学式的系数为1。
(2)在其他化学式前面分别配上一个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除单质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3)然后,在单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单质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4)最后,把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同时扩大适当的倍数,去掉各系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9.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中学化学教学
要求培养的一项基本技能。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反应中还原剂化合剂升高总数(失去电子总数)和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得到电子总数)相等,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
下面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配平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配平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化,找出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例1:Fe3O4+CO = Fe+CO2
分析:找出关键元素氧,观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应生成铁,至少需4个氧原子,故此4个氧原子必与CO反应至少生成4个CO2分子。
解:Fe3O4+4CO= 3Fe+4CO2
(2)有的氧化-还原方程看似复杂,也可根据原子数和守恒的思想利用观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 = PH4I+H3PO4
分析:经观察,由出现次数少的元素原子数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恒依次配平出现次数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现次数少先配平使守恒 P4+P2I4+4H2O =PH4I+H3PO4
第二步:使氢守恒,但仍维持氧守恒 P4+P2I4+4H2O= 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恒,但仍保持以前调平的O,H: P4+5/16P2I4+4H2O =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恒 13/32P4+5/16P2I4+4H2O = 5/4PH4I+H3PO4
第五步:去分母得 13P4+10P2I4+128H2O= 40PH4I+32H3PO4
(3)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 =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 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8Al+3Fe3O4=4Al2O3+9Fe
(4)奇数偶配法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 = 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4FeS2+11O2=2Fe2O3+8SO2
(5)电子得失总数守恒法
这种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骤课本上已有介绍。这里介绍该配平时的一些技巧。
对某些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一种物质中有多个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可以把这种物质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例5: FeS+H2SO4(浓) = Fe2(SO4)3+S+SO2+H2O
分析:先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FeS+H2SO4? ? 1/2Fe2(SO4)3+S+SO2+H2O
该反应中FeS中的Fe,S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可将式中FeS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硫和铁两元素均失去电子,用一个式子表示失电子总数为3e。
2FeS+3H2SO4= Fe2(SO4)3+2S+3SO2+H2O
然后调整未参加氧化还原各项系数,把H2SO4调平为6H2SO4,把H2O调平为6H2O。
解: 2FeS+6H2SO4= Fe2(SO4)3+2S+3SO2+6H2O
(6)零价法
对于Fe3C,Fe3P等化合物来说,某些元素化合价难以确定,此时可将Fe3C,Fe3P中各元素视为零价。零价法思想还是把Fe3C,Fe3P等物质视为一整价。
例7: Fe3C+HNO3 = Fe(NO3)3+CO2+NO2+H2O 再将下边线桥上乘13,使得失电子数相等再配平。
解: Fe3C+22HNO3(浓)=3Fe(NO3)3+CO2+13NO2+11H2O
练习: Fe3P+HNO3 = Fe(NO3)3+NO+H3PO4+H20
得3Fe3P+41HNO3=9Fe(NO3)3+14NO+3H3PO4+16H2O
(7)歧化反应的配平
同一物质内同一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配平时将该物质分子式写两遍,一份作氧化剂,一份作还原剂。接下来按配平一般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则配平,配平后只需将该物质前两个系数相加就可以了。
例8: Cl2+KOH(热)= KClO3+KCl+H2O
分析:将Cl2写两遍,再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3Cl2+6KOH = KClO3+5KCl+3H2O
第二个Cl2前面添系数5,则KCl前需添系数10;给KClO3前添系数2,将右边钾原子数相加,得12,添在OH前面,最后将Cl2合并,发现可以用2进行约分,得最简整数比。
解: 3Cl2+6KOH = KClO3+5KCl+3H2O
(8)逆向配平法
当配平反应物(氧化剂或还原剂)中的一种元素出现几种变价的氧化—还原方程式时,如从反应物开始配平则有一定的难度,若从生成物开始配平,则问题迎刃而解。
例9: P+CuSO4+H2O = Cu3P+H3PO4+H2SO4
分析:这一反应特点是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较多,在配平时可选择变化元素较多的一侧首先加系数。本题生成物一侧变价元素较多,故选右侧,采取从右向左配平方法(逆向配平法)。应注意,下列配平时
电子转移都是逆向的。
P+CuSO4+H2O = Cu3P+H3PO4+H2SO4
所以,Cu3P的系数为5,H3PO4的系数为6,其余观察配平。
解: 11P+15CuSO4+24H2O= 5Cu3P+6H3PO4+15 H2SO4
(9)原子个数守恒法(待定系数法)
任何化学方程式配平后,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个数相等,由此我们可以设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分别是a、b、c? ? 。
然后根据方程式两边系数关系,列方程组,从而求出a、b、c? ? 最简数比。
例10:KMnO4+FeS+H2SO4= K2SO4+MnSO4+Fe2(SO4)3+S+H2O
分析:此方程式甚为复杂,不妨用原子个数守恒法。设方程式为:
aKMnO4+bFeS+cH2SO4= d K2SO4+eMnSO4+fFe2(SO4)3+gS+hH2O
根据各原子守恒,可列出方程组:
a=2d (钾守恒)
a=e(锰守恒)
b=2f(铁守恒)
b+c=d+e+3f+g(硫守恒)
4a+4c=4d+4e+12f+h(氧守恒)
c=h(氢守恒)
解方程组时,可设最小系数(此题中为d)为1,则便于计算:得a=6,b=10,d=3,
e=6,f=5,g=10,h=24。
解:6KMnO4+10FeS+24H2SO4= 3K2SO4+6MnSO4+5Fe2(SO4)3+10S+24H2O
例11:Fe3C+HNO3 = CO2+Fe(NO3)3+NO+H2O
分析:运用待定系数法时,也可以不设出所有系数,如将反应物或生成物之一加上系数,然后找出各项与该系数的关系以简化计算。给Fe3C前加系数a,并找出各项与a的关系,得
aFe3C+HNO3 =aCO2+3aFe(NO3)3+(1-9a)NO+1/2H2O
依据氧原子数前后相等列出
3=2a+3′ 3′ 3a+2′ (1-9a)+1/2 a=1/22
代入方程式 1/22 Fe3C+HNO3= 1/22CO2+3/22Fe(NO3)3+13/22NO+1/2H2O
化为更简整数即得答案: Fe3C+22HNO3=CO2+3Fe(NO3)3+13NO+11H2O
(10)离子电子法
配平某些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常用离子电子法。其要点是将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把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写出,再根据电子得失总数相等配平。
例11、KMnO4+SO2+H2O = K2SO4+MnSO4+H2SO4
分析:先列出两个半反应式 KMnO4- +8H+ +5e = Mn2+ + 4H2O ?
SO2 + 2H2O - 2e = SO42- + 4H+ -
将? ′ 2,- ′ 5,两式相加而得离子方程式。
2KMnO4+5SO2+2H2O = K2SO4+2MnSO4+2H2SO4
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半反应。
1)氧化剂得电子的半反应式
稀硝酸:NO3- +4H+ + 3e = NO + 2H2O
浓硝酸:NO3- +2H+ + e = NO2 + H2O
稀冷硝酸:2NO3- +10H+ + 8e = N2O + H2O
酸性KMnO4 溶液:MnO4- + 8H+ + 5e = Mn2+ + 4H2O
酸性MnO2:MnO2 +4H+ + 2e =Mn2+ + 2H2O
酸性K2Cr2O7溶液:Cr2O72- +14H+ + 6e = 2Cr3+ + 7H2O
中性或弱碱性KMnO4 溶液:MnO4- + 2H2O + 3e = MnO2ˉ + 4OH-
2)还原剂失电子的半反应式:
SO2 + 2H2O - 2e = SO42- + 4H+
SO32- + 2OH- - 2e = SO42- + H2O
H2C2O4 - 2e = 2CO2- +2H+
(11)分步配平法
此方法在浓硫酸、硝酸等为氧化剂的反应中常用,配平较快,有时可观察心算配平。先列出“O”的设想式。
H2SO4(浓)=SO2 + 2H2O +[O]
HNO3(稀)= 2 NO+H2O +3[O]
2HNO3(浓)= 2 NO2+H2O + [O]
2KMnO4+ 3H2SO4 = K2SO4+2MnSO4+ 3H2O+5[O]
K2Cr2O7+ 14H2SO4 = K2SO4+Cr2(SO4)3+ 3 [O]
此法以酸作介质,并有水生成。此时作为介质的酸分子的系数和生成的水分子的系数可从氧化剂中氧原子数目求得。
例12: KMnO4+ H2S + H2SO4 = K2SO4+2MnSO4+ S + H2O
分析:H2SO4为酸性介质,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变。
KMnO4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 H2S化合价升高“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0”。由此可知,
KMnO4中氧全部转化为水,共8个氧原子,生成8个水分子,需16个氢原子,所以H2SO4系数为“3”。
解:2KMnO4+ 5H2S + 3H2SO4 = K2SO4+2MnSO4+ 5S + 8H2O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
(提交后,企业招商经理马上给您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