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一口五色糯米,怎能忘记“壮族3月3日”
五色糯米是“壮族3月3日”节日的代表符号之一。它不仅是壮族乡的传统美食,也是壮、汉等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五色糯米的制作背后,是壮族世代相传的匠心。
3 月 3 日吃五色饭的传统在古代已有记载。
据《广西地方志》记载,五色糯米俗称五色米,也称青米或花米。因糯米色黑、红、黄、紫、白而得名。是武名壮族人在农历三月清明节和三宋节时烹制的一种糯米。是壮族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清代《婺源县图鉴》载:“3月3日,枫叶蘸酱饭染黑,即绿米。”
五色糯米色泽艳丽,又称花米。南华早报客户记者邹才林摄
南宁市武鸣区文化中心五彩庄乡分馆馆长、五色糯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潘红华介绍了五色糯米的起源传说可以追溯到比清朝更久的年代。潘红华与祖父母一起长大,祖父母来自龙母文化发源地大明山地区。她是五色糯米的熟练手。潘红华从小就熟悉五色糯米的制作,这为她后来致力于推广五色糯米工艺奠定了基础。
2010年5月31日,五色糯米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将五色糯米工艺品作为民族文化记忆保存下来,潘红华与五鸣文化中心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 2021年,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五色糯米制作工艺”传承基地揭牌成立。作为基地负责人,她下定决心要推广这个手工艺品。
潘红华介绍了五色糯米的制作工艺。
“在南宁,非壮族也有清明节吃五色糯米的习俗。”潘宏华介绍,五色糯米体现了壮、汉等文化的融合,蕴含着人们尊崇天地自然的祭祀文化。它还蕴含着孝敬祖先的文化和接待客人的礼仪文化。农历三月三、清明节是春耕的好时节。节日制作五色糯米祭祀祖先,蕴含着人们对天气好、五谷丰登的美好希望。
五色糯米,体现了人们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南华早报客户记者邹才林摄
创新开发,更丰富的“五色”系列产品
今年60岁的张美芬,在南宁做五色糯米已经30年了。在永宁街、庄知路等“老水街”地区,没有人知道她的糯米。很多外地人也来这里购买。她和母亲的手艺都是从祖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三代人的手艺已经传承了70多年。
过去,张美芬为了学习五色糯米的制作方法,放假都会跟着奶奶学习。
“过去,糯米必须在一个大木桶里蒸。这个大木桶很重五色糯米饭,两个人才可以搬动它。”直到2010年,张美芬才开始用不锈钢模具蒸糯米。为了保持糯米的原汁原味,30年来,她只改进了烹饪工具,染色工艺一直沿用传统方法。植物染色的糯米色泽鲜艳,粒粒饱满。米饭包裹在植物的清香中,有一种饱腹感。
糯米是用天然植物染色的。杨天雄摄
“做五色糯米最难的就是黑了,一定要把枫叶捣碎,泡水一两天,滤掉枫渣。”张美芬说五色糯米饭,关键步骤是将枫叶的沸水倒入热铁锅中。这样反复操作3次,使枫叶水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糯米上色会更好。
“传统的五色糯米,染料都是天然的时令植物,其他颜色几小时就可以染上。只有枫叶水染黑米特别难做,通常需要一个多小时一天一夜。”潘红华还提到,在古代生产中,制作黑米是有特殊技艺的。过去,村民们会把用来砍枫叶的斧头用枫叶浸泡,用这样的水染黑米颜色会更漂亮。
制作黑糯米需要时间。南华早报客户记者邹才林摄
3月24日早上7点,当第一锅五色糯米还没出锅时,张美芬的店外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他们都是来买货的,准备带回去配送。
传统工艺如此繁琐,会不会慢慢消失?张美芬说,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无色糯米,明年可能做不出来,但“我会找到接班人的。”三年前,她的儿子开了一家网店,她生产的五色糯米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越来越受欢迎,还出口到其他省份。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美食,潘鸿华传承基地在传统的基础上,走“老传统、新口味”的路线,结合儿时的记忆、老奶奶和老奶奶的木桶糯米。 ,在技术和标准上下功夫,打造标准化产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品尝壮国的味道。
Aibaba 也是壮乡的传统美食。南华早报客户记者邹才林摄
经过几年的探索,潘宏华现已开发出五色糯米系列衍生产品,包括五色糯米酒、五色艾条、五色粽子。
在线录制课程五色糯米饭,在线展示传统饮食文化
在“壮族3月3日”到来之际,南宁市多所学校通过录制网课、在线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食品生产中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族饮食文化。
南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老师们演示了艾巴巴的制作过程。谭家宇摄
南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老师正在录制民族美食教学视频。谭家宇摄
南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曾冬玲介绍,该校教师分组录制视频,展示五色糯米、艾巴巴等壮乡美食、揉粉虫、包饺子,还有绣球花、壮锦等。3月25日下午,网络直播手工艺品制作过程,方便学生和家长在家观看和学习制作学校征集学生和家长制作的视频作品后,将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展示。
南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老师录制的五色糯米教学视频在网络上播出。谭家宇摄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五年级家长“小妈妈”告诉记者,学校近期还安排了一项德育作业,就是在“三四”期间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壮族”。 “我打算在网上买染色材料,请教有经验的前辈,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个功课。”
小姐1980年代出生的南宁市民谢,第一次接触五色糯米,是因为女儿在小班时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壮年3月3日”美食节。从此,她爱上了五色糯米。她从市场上买回了传统的染色材料,并打算继续研究制作工艺,带着女儿一展身手,同时让她更多地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
编辑 |蔡丽梅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必须对违法者进行调查。
关注南国早报官方微信
我早知道这个消息
↓↓↓
报告/反馈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
(提交后,企业招商经理马上给您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