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父母,你希望你的孩子取得多大的成就?
答案八成是:越大越好。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越高越好,永远满分,永远第一最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但是有时候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并不是一件好事。
前几天看到一个微博热搜“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39岁的秦女士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儿子5岁上小学了,她对儿子的标准永远都是100分,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训斥孩子:“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满分,为什么你考不到...”
久而久之,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的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并且因此患有抑郁症了。
说实话,因为儿子考98分家长而患抑郁症的事情,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苛求孩子服从自己意愿的心态,是当今很多父母存在的通病。
01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期待,
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焦虑。
对于家长要求孩子成绩这件事上,马云也有这一番惊人的言论:不要求孩子考前三名,第10名左右的孩子是最好的。
“
“我招聘的时候,不太喜欢一个班里面从小到大是前三名的学生,前三名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失败的概率实在太大,他觉得我就是最好的,我出来也得是最好的,一点挫折就掉下去了,社会上不吃这一套。而往往最好的学生是什么呢?十名左右,读书不是很用功,他搞来搞去就是十名左右,花时间跟别人玩,学到的更多。”
”
而这样的言论无独有偶。
陈省身,唯一获得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的华人数学家(相当于数学届的诺贝尔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考第一,不要考100。”
央视快嘴白岩松更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跟孩子说:“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对于这样的理念,不少父母是感到难以接受的。
据调查统计,一个班的孩子长大后,最终能有所成就、生活过的富裕快乐的,往往不是总考第一名的孩子,而是那些7-17名的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第7-17名的学生,他们成绩不至于太差,他们没有把分数、名次当成唯一的追求,在学习的同时,兴趣爱好也都有涉猎,在班上人缘也不错,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综合能力跟心理素质是最好的。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绩不要给予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孩子发现一旦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便会饱受煎熬,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02
父母真正的爱是
放下期待理解和接纳孩子。
为人父母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家庭教育加盟,对孩子的期待是不是太高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总是抱着极大的野心。期待着孩子能在未来成为科学家、体育明星、外科医生或者年薪百万的成功人士....因为我们总是坚信,只要用心培养,每一个小孩都拥有无限的可能。
孩子尽力去达到父母的期望,但是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父母的一味打压,只会把孩子置身于水深火热中而备受煎熬。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进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的人生经历,恰恰验证了父母的理解与接纳,对孩子都着“逆天改命”的强大力量。
饺子大学上的是医科大学,可是他从小喜欢画画,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当医生,而是去了一家动画公司上班。后来为了实现心中制作国产动画的梦想,就干脆辞职了。
创业的头几年,因为没有收入,他只能靠着母亲的退休金生活。
而他的母亲不但没有因为他的“不务正业”而指责他,反而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信任。
正是母亲的理解跟鼓励,给予了他无限的力量,才有了如今国产动漫《哪吒》的辉煌。
父母真正的爱,是从任何角度去看,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某种希望与理解的东西,它就像一束光,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03
高期待的终点
不只有好好读书这一条路
每个孩子,都有一块有待父母去开发的宝藏,等着父母去发现去挖掘。
正如郑渊洁所言:“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好的教育,并不是教孩子死读书,而是懂得挖掘孩子的天赋,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培养孩子成才。
美国一个9岁的小男孩瑞恩,依靠垃圾分类,当上了CEO,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瑞恩从小就对垃圾分类有兴趣,而瑞恩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这项特殊爱好并没有表示反对,反而在瑞恩7岁的时候,还帮助瑞恩成立了垃圾回收公司,用心的扮演着儿子公司唯一的员工。父母的支持,促使了瑞恩的成功。
每个孩子都是跌落凡间的天使,为人父母与其把自己的一生赌注在孩子身上,不如发掘孩子的天赋兴趣,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背后带着父母的鼓励跟支持砥砺前行。
丹阿兰德在《养儿育女中长大》一书中说过: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情,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
亲子关系本应是亲密无间的,而一旦掺杂了父母的高期望就会慢慢变质,孩子感受的只是父母冷冰冰的要求,彼此渐行渐远。
为人父母,我们爱孩子,却不一定懂孩子。
看不到孩子家庭教育加盟,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过度控制,让孩子窒息,也让自己痛苦。
我们应该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走向成功,而是走向幸福。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用付出去控制孩子,用高期待去桎梏孩子。
我们要知道,最重要的是懂得顺应孩子的天性成长,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能够过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
(提交后,企业招商经理马上给您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