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和沃尔玛的孩子”
和拼多多一样,达乐公司做的也是下沉市场。它把店开在那些沃尔玛都不愿意去的乡村地方。在美国,有个专业的词来形容这一类地区,叫做“粮食荒漠”,意即三分之一的居民都住在出售新鲜农产品的杂货店方圆10英里以外的地方。
甚至有这么一种调侃的说法,要是达乐公司要到你家镇上开店,那说明你这个镇子基本上快不行了。
这个说法当然是过于夸张了。不过也说明了一点二元店,就是达乐公司的消费群体基本上是在经济金字塔的最底层。Kantar的数据显示,达乐公司约有57%的顾客都来自于收入不到4.99万美元的家庭,30%不到2.5万美元。作为参考,美国平均的家庭收入略低于6.1万美元,沃尔玛53%的顾客家庭收入都在5万美元以上。
从1955年在美国肯塔基州开出第一家店以来,达乐公司的发展套路一目了然:到那些大型零售商避之不及的地方开店(城镇人口不超过2万人);维持店面的简洁、店铺的小规模(店面约7500平方英尺,只有沃尔玛的十分之一左右);产品选择不能太多(SKU不超过1万件,沃尔玛大概是它的10倍)。
这样的规模,也意味着门店的任何轮值班次都只需要两到三名员工。而且得益于店铺租金也低,达乐自然可以将大部分商品维持1至10美元之间。
《财富》杂志这样形容达乐商店,“就像是7-11和沃尔玛生下的孩子”,即既有沃尔玛的低价,又有7-11的便利。
发展到现在,达乐已经是美国最大的零售连锁店,拥有超过1.6万家门店,这比美国的麦当劳和全球的沃尔玛还要多。如今,四分之三的美国人都住在达乐商店的五英里之内。而且,它还在扩张,还要继续开店,今年有望开975家,到2020年底开1000家,即每周开20家。
扩张并没有侵蚀到达乐公司原有的门店表现。截至2018年,该公司的同店销售已经连续29年增长。这个成绩,就连强大的沃尔玛都做不到——在本个十年之初,沃尔玛也经历了将近两年的销售下滑。
超越老对手美元树的关键
达乐曾一度落后于它的两个竞争对手Family Dollar和美元树,毕竟公司松散的库存管理意味着顾客最青睐的商品经常缺货,而且很多商店都已经变得破旧。不过2007年,私募股权巨头KKR以70亿美元出手收购了达乐,两年之后达乐重新上市。
KKR扭转达乐命运的关键二元店,是引入了一支精干的高管团队,成员均是知名连锁药店、超市的资深人士。达乐改建了商店,改善了库存管理(比如每个季度都会对数千名顾客进行小组访谈,确保SKU与顾客的需求匹配),推出了自营品牌。
有了这样一支团队,达乐公司的增长只欠一股东风。2009年、2010年的经济衰退,令沃尔玛、塔吉特、沃尔格林等顾客纷纷“叛逃”,投奔达乐商店。而之后,虽然美国经济有所回暖,失业率也下降,但工资却没有太大改善,工人阶段和中产阶级仍然对成本很敏感。收入不平等,是达乐这些年内仍能积极扩张的关键原因。
反观对手美元树,在2015年收购了Family Dollar之后有些一蹶不振的态势。Family Dollar一直在拖美元树的后腿,英为财情此前提到,Family Dollar的弱点在于,一方面它更多的是满足顾客的日常必需品需求,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顾客不到必要时没有到Family Dollar消费的欲望;另一方面则是Family Dollar的购物体验比较差,难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当年达乐公司竞购Family Dollar失败,未尝不是塞翁失马。
Copyright © 36加盟网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30*1234567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
(提交后,企业招商经理马上给您回拨)